

一、草莓叶的构造。
1.草莓叶。
草莓叶是植物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,也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。

草莓叶为基生三出复叶,紧密着生在新茎上呈螺旋状排列。叶柄一般长10~20厘米,叶柄基部两侧各有一片托叶包于新茎上。有的品种在叶柄中部还着生一对小叶。草莓复叶上单叶形状有椭圆形、圆形或倒卵形等,叶缘有锯齿,叶片表面有细小茸毛。
2. 草莓叶的形态。


在生长季中草莓叶片不断从新茎上发生,一般8~12天就长出一片新叶。每株草莓一年中能长出20~30片叶,新叶展开后约2周达到成龄叶,约30天达到最大叶面积,叶最厚,叶绿素含量最高,同化能力最强,其寿命为60~80天。
3. 叶的解剖结构。
叶柄组织的纵向疏导组织发达,木质部导管多于韧皮部导管,有利于水分疏导。

叶片由上表皮、下表皮及叶肉组成,表皮上有表皮毛和气孔。
叶肉上表皮处有栅栏组织,有许多叶绿体分布其中,栅栏组织下为海绵组织,细胞间隙较大,在气孔内有较大的孔下室。
二、草莓叶对太阳光的利用。
1. 落在叶片上的太阳光100%:
①.不能吸收的波长,丧失能量:60%
②.反射和透光,丧失能量:8%
③.散热,丧失能量:8%
④.代谢,丧失能量:19%
⑤.转化利用,吸收贮存能量:5%、
(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的能量。)

2. 生理功能:
①光合作用。
②蒸腾作用。
③气体交换作用。
④呼吸作用。

光合作用—呼吸作用—蒸腾作用
3.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交替。
白天进行光合作用,形成有机物;晚上进行呼吸作用,消耗有机物,积累干物质。蒸腾作用可以调节植物体90%的水分,在植物体内保持平衡和运转。
4. 叶片吸收营养的规律:
①.双子叶:叶片面积大,角质膜薄,易吸收。
②.幼叶比老叶吸收能力强。
③.叶背面比叶正面吸收效果好。
三、草莓叶的分类。
1.功能叶:
就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,积累有机物,并把有机物运送到经济产量中心或生长中心的叶片。
2.非功能叶:
叶片光合速率降低,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少于或等于晚上呼吸消耗的,不能进行有机物积累的叶片。

3.离库叶片:
草莓一年中叶片不断更新,在生长季节当发现植株下部叶片呈水平着生,并开始变黄,叶柄基部已经离库,说明叶子已失去光合作用的机能,并且可再次利用的养分已经逐渐回流到母体,应及时从叶柄基部劈除。

四、草莓劈叶。
1.劈叶时期:
①. 定植时,剔除干枯腐烂叶柄,防止苗根茎部位的细菌感染。
②. 苗期,定植后20天劈除病老叶,留3-4片正常的功能叶,促进萌发新叶的。
③. 现蕾期,劈除病老叶,留5-6片正常的功能叶。
④.花果期,劈除病老叶,留8-12片正常的功能叶。
2.劈叶原则:
及时劈除病老叶,促进新叶的萌发。
3. 劈叶方法:
去除老叶时要注意,不可直接拔下老叶。要扶好植株,向相反方向倾斜,去除老叶叶鞘,对于有晃动的植株要一只手扶住根茎部,另一只手摘下老叶片即可。
五、劈叶注意事项
1. 劈叶要选择在晴天上午露水退了之后,下午太阳落山前进行。不在阴雨天气进行劈叶,阴雨天病菌容易从伤口进入草莓体内发生病害,从而造成死苗现象。
2. 适时劈除没有光合作用的老叶。不要过晚等叶柄处已经枯萎腐烂再摘叶,这样容易引发病害,造成死苗,也不要过早劈掉老叶,让老叶中的养分充分回流到母体。
3. 摘下来的叶片,要及时装袋带出温室,集中处理。不可在温室内堆放,造成病虫害的传播。摘除老叶的过程中,若发现有红蜘蛛或者白粉病等有病害的叶片,也要及时摘除,摘除后要尽快放入袋子中,及时带出温室。
4. 掌握正确的方法,切勿在去除叶片时伤到植株根系。
5. 不建议一次劈叶子太多,部分老叶体内还有营养可以提供给新叶。
6.劈叶后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,最好能前面劈叶,后面跟着进行病虫害防治,可以先进行白粉病、灰霉病等病害的防治,再进行虫害的防治。




采用设施栽培时,应注意光照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。草莓不同叶龄的叶片光合能力不同。光合作用的有效叶龄为30~50天,叶龄在50天以上的叶片光合能力明显降低,可以摘除,减少老叶对营养物质的消耗,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,同时有利于植株间的通风透光,减少病虫害的发生。但进入秋季后草莓开始花芽分化时,叶片越多,形成的花序数量就越多,进入花芽分化期的植株要尽量多地保留功能叶片,供给充足营养。

优科绿都招商信息:
云南优科绿都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
办公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彩云北路与珥季路交叉路口大都一期A座1711-1714/1902-1906
联系方式:0871-63398567

